首页

搜索 繁体

富贵大娘子 第127章(3 / 4)

,轻声道:“这两日老太公们都病了,我家阿郎还吩咐我,哪怕再忙,要备好礼物送去。这些老人家都上了年岁,身子骨不硬朗,是得好生安养了。”

&esp;&esp;问真看她一眼,微微笑着,楚夫人有了继续说下去的底气。

&esp;&esp;“要说,这上了年岁的人,还是静养最好。咱们家这些老太公,是平日忙碌惯了,都不服老。

&esp;&esp;就说二太公,卧病在床,医者再三嘱咐要好生静养,不可操心劳神,还是惦记着各家的事,今日叫这个过去嘱咐两句、明日又唤那个去说两句话。

&esp;&esp;上午又叫我家阿郎过去,偏我家阿郎出门查看庄地去了,只得我和大郎过去代他请个安,二太公就不大高兴,想是觉着我家阿郎失了孝心,等他回来,我还是得叫他再去问个安,不然老人家不定怎么想呢。”

&esp;&esp;她言语无奈,却是含笑说的,一副闲话家常的姿态。

&esp;&esp;问真点头道:“正是呢,老人家不肯好生静心养病,是最令人放心不下的。”她叹道:“我惦记着这些长辈们,只怕是那日我动作太大,老人们久在乡间生活,安稳闲适,见不着血腥,一时被冲撞了。”

&esp;&esp;说着,就唤凝露进内,“你包一封银钱,访问周遭灵验的庙宇,送去替族中卧病的人们祈福,原是对太公们的孝心,但我难得回来一次,就将族中无论男女老少都算上吧,算我这一份心意。”

&esp;&esp;楚夫人一时忍不住笑了一下,忙饮茶遮掩。

&esp;&esp;这一手宣扬出去,谁还敢说永安县主对长辈不孝敬、对族人不关爱?

&esp;&esp;这小城中,供香油钱能花几个银子?再要脸面,用个几十贯足够了,对这位公府出身的大娘子来说,只怕连拔一支簪子都够不上。

&esp;&esp;问真看着凝露应诺而去,眼中有些微笑意。

&esp;&esp;她一连数日见了不少徐家人,徐氏族内,身份差不多却没得到召唤的不由急切,见过面的各有心思,都急着要往问真这边走动起来,有能耐的各展身手,真如八仙过海般热闹。

&esp;&esp;这正是问真要的局面。

&esp;&esp;楚夫人在她这一提,问真没吝啬到只给祈福,她又吩咐人给几位卧病的老太公处都送了药材抚慰,备的东西价值相等,一视同仁,并无偏颇。

&esp;&esp;正因一视同仁,才更叫人看出她对徐二太公的态度。

&esp;&esp;徐二太公多年来在苴安徐家,一向是德高望重的形象,族长不在祖地,他便以族老之身管理许多事务,甚至祭祀祖宗由他主持,虽无出仕功名,在苴安地位极高。

&esp;&esp;如今徐问真将他与其他太公一视同仁,就是不再支持他管事的意思。

&esp;&esp;再德高望重,徐家哪一支说得算、军棍和每年的银米握在哪一家手里,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。

&esp;&esp;何况徐问真那天的话说得很明白,有女罗刹的形象在前,她没坚持追究几位太公失职失察之过,已经显得很慈悲退让了。

&esp;&esp;徐二太公接到药材慰问与问真替族人祈福的消息,脸色沉沉,半晌没有言语。

&esp;&esp;他的儿子在榻边侍奉汤药,小心道:“这是县主孝敬的心意——听闻县主召了咱们家大郎回来,这些年咱们大郎一直在大郎君身边学习,如今被县主召回,是否是县主看重?这几日,县主可见了族中不少才俊,有两个学堂中的子弟,因策论做得好,还特地叫去考校呢。”

&esp;&esp;二太公靠着暗囊,终是泄了力,面色是隐t隐的灰败,叹了口气,摆手道:“我知道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先进汤药吧。”他儿子小心劝道。

&esp;&esp;二太公拿过一碗,一饮而尽,将药碗重重撂在他儿子捧着的托盘中,不再言语。

&esp;&esp;当然不再频繁唤族中晚辈来见面说话。

&esp;&esp;过了约一旬,问真便听到了二太公与另外几位太公相继好转的消息,只是人到底老了,病一场没有那么容易痊愈。

&esp;&esp;她这一次很体贴温暖地命人去探望、表达自己的担忧,大手一挥,又送了一批药材,这回送得族中人人称赞她孝敬有礼、和善大方、体贴可亲。

&esp;&esp;问真送到雍州的信只叫了二太公的长孙回来,然而这日徐府门前风尘仆仆奔来数匹健马,为首翻身下马的,却是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子弟,面容与问真五分相似,唯有眼眸是极温润的杏眸,于是生得一副翩翩君子相。

&esp;&esp;秦风见了他,惊喜地命人回禀:“快禀娘子,大郎君到了!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